欢迎进入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信息安全分会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协会动态 >>
  • 论坛风采
  • 论坛风采
    第九届(2025)国家信息安全与自主可控战略高层论坛在京召开
  • 时间:2025-09-22
  • 来源:分会秘书处
  • 聚焦智能时代安全防护与自主可控

    921日上午,第九届(2025)国家信息安全与自主可控战略高层论坛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论坛以“智能时代的网络信息安全”为主题,由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主办,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信息安全分会联合多家单位承办,来自党政军机关、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约300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智能时代网络信息安全发展大计。

    1.jpg

    政策与需求双驱动安全自主成战略基石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长宋显珠在致辞中指出,数字化浪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渗透,使信息技术屏障成为发展的生命线,而自主可控已从技术路线选择升级为保障国家数字主权的战略基石。他强调,国务院办公厅8月印发的《关于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既规划了技术产业化路径,也明确了安全治理要求,凸显了“发展与安全并重”的战略考量。

    2.jpg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一研究所介绍了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务实举措和正式发布的《国产计算机及信息网络产品用户满意度评价规范》以及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发布的《政务大模型应用安全规范》。

    多领域痛点凸显院士解析核心安全逻辑

    可信计算技术开拓者、中国工程院沈昌祥院士以“用自主可信计算打造人工智能安全产业新生态”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指出,安全可信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提,无安全可信保障的人工智能存在重大风险;人工智能的算力、算法、数据三大核心要素若缺乏安全可信支撑,可能导致系统功能清零甚至产生破坏性后果,传统打补丁模式仅能应对表面问题,无法解决根本安全隐患。人工智能时代更需依托“安全管理中心支持下的三重防御架构”,实现感知计算域、应用计算域的全流程可信保障。

    我国知名信息安全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吕述望教授在演讲时,从基础概念切入,强调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人机属性”不应被技术发展所忽略,他指出,智能时代的网络安全研究需回归系统本质,厘清技术边界与安全责任,才能构建起真正可靠的防护体系。

    在就智能时代网络信息安全前瞻趋势探讨的演讲中,中科院大模型中心专家介绍了国外人工智能核心系统架构的构建、研究成果和应用;中国电信大模型专家阐述了“大模型和智能体安全风险及应对”详细介绍了多智能体融合的安全技术支撑体系;

    产学研协同发力筑牢自主安全生态屏障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多家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企业共同参与,分享了他们面向智能时代的应用实践成果,作为行业代表,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皓表示,企业正聚焦信息安全及信创、安全通讯应用等核心领域,其研发的安全通讯产品已融合大模型安全护栏等AI能力,其中支持100多种语言的实时同译技术已在重大外事活动中发挥作用。他同时强调,单一企业的力量有限,需全行业共同参与标准制定与技术协作北信源在应用实践论坛展示区集中呈现的国产信息安全产品与解决方案,彰显了我国自主创新的扎实进展。这些成果已在党政军机关及重点领域企业实现规模化应用,为破解“卡脖子”难题提供了有力支撑。北信源专家详细介绍了“基于信源密信AI能力底座的多智能体安全应急指挥体系”;中孚信息分享中孚多技术协同架构,重点解析大模型深度赋能,提升军工复杂电磁环境适配性成果,阐述了自主可控方案破解传统检测滞后问题,呈现大模型加持下的军工场景实践,为隐私安全防护提供智能进化路径。天融信科技集团介绍了“智能时代智算基础与安全体系构建”,建立基于大模型运行环境的安全防护,推动智能时代产业升级,促进智能技术赋能多领域安全应用。沈阳邦粹推出了“全自主高安全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他们研究并实现的国际唯一面向工业高速自动控制应用的无线技术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WIA-FA标准和芯片已经在无线工控领域得到应用,成为我国无线自主安全的领跑者。北京中超伟业介绍了“面向新型算力基础设施的自主可控安全体系构建”。深圳金城聚焦复杂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安全挑战,深入探讨监测设备的关键创新与应用价值,介绍了复杂工业控制系统中的网络安全监测设备的研究。

    本届论坛通过前沿趋势探讨、典型实践分享、技术成果展览展示及人工智能应用安全联合实验室启动等环节,实现了多维度交流与务实合作,推动形成“技术创新、标准引领、应用落地、安全可控”的产业生态,为网络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信息安全分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23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信息安全分会   京ICP备2021040407号

    技术支持:北京小鱼在线

    关注微信公众号